第五章 主问-《鬼谷子》
原文
一曰天之,二曰地之,三曰人之。四方、上下、左右、前后,荧惑[1]之处安在?右主问[2]。
注释
[1]荧惑:火星古代名。此指不清楚。
[2]主问:主要讲多方咨询。
译文
一叫作天时,二叫作地利,三叫作人和。四方,上下、左右、前后不明白的地方在哪里?以上讲多方咨询。
鬼谷锦囊
成事者,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也。这是一个相对开放性的哲学命题,在先秦以前的圣人之谋中,“天地感应篇”是每个思想家都会论述一遍的命理学话题。
天时,指的是星象经纬和命理的引导,地利指的是趋利避害的意识本能,人和指的是人的潜力足以包纳二者。在三者都懂的时候,就不存在人做不成的事情。
延伸阅读
治理好一个国家最基本的要素为: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可是这三个要素的实际情况从何而来?四面八方究竟有没有问题?如果有问题,那么问题又出在哪里?要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,等等,都是需要靠自己亲自去实践、亲自去探索的,否则就无从知晓问题的根源。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第一线,深入群众中去寻求答案,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要敢于下问,不耻下问,直至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为止。
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,更难得的是他是个十分谦虚的人。在孔圉死后,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,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“文公”的谥号。于是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。
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,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。
有一次,他问孔子说:“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,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,凭什么赐给孔圉‘文公’的称号?”
孔子听了微笑着说:“孔圉非常勤奋好学,脑筋聪明又灵活,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,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,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,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,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,因此赐给他‘文公’的称号并无不妥之处。”
听了孔子这样的解释,子贡最终服气了。
当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时,要虚心向周围的前辈请教,即便年龄小于自己,学历或地位低于自己,也应该虚心请教,而且要显示出自己的诚心,不要以此为耻。
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大力提倡不耻下问、虚心好学的学习精神,提倡互帮互学,取长补短,以能者为师的精神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不断取得进步。然而有不少人在遇到问题时,不善于向别人请教,更不善于“下问”,主要原因在于拉不下“面子”,放不下“架子”,宁肯不懂装懂,也不去向别人请教弄个明白,这样,不仅阻碍自己的进步,还让周围人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傲慢的人。